
机械性能简介:
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介质、湿度)下,承受各种外加载荷(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冲击、交变应力等)时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
测试意义及适用范围:
机械性能测试可 以应用到生产的任何阶段,从测试原材料质量直到检查制成品的耐用性。 测试可对广泛多样的材料和产品进行,包括化妆品和卫生用品、体育休闲产品、家居用品、包装、玩具和新奇物品、汽车内饰等。机械性能测试可帮助企业向客户证 明其产品的耐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机械性能主要测试项目:
大类 | 具体项目 | 测试意义 |
---|---|---|
硬度试验 |
洛氏硬度、 维氏硬度、 显微维氏硬度、 布氏硬度、 肖(邵)氏硬度、 纳米压痕硬度 |
硬度是指“固体材料抗拒永久形变的特性”。 固体对外界物体入侵的局部抵抗能力,是比较各种材料软硬的指标。 |
拉伸试验 |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断后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弹性模量、 泊松比、 拉伸应变硬化指数、 应变硬化 |
拉伸试验可测定材料的一系列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强度通常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致破坏的能力,常用的塑性指标是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
弯曲与压缩性能 |
弯曲强度、 弯曲模量、 压缩强度、 压缩屈服点、 压缩弹性模量 |
弯曲试验主要用于测定脆性和低塑性材料(如铸铁、高碳钢、工具钢等)的抗弯强度并能反映塑性指标的挠度。弯曲试验还可用 来检查材料的表面质量。试样破坏时的最大压缩载荷除以试样的横截面积,称为压缩强度极限或抗压强度。压缩试验主要适用于脆性材料,如铸铁、轴承合金和建筑 材料等。对于塑性材料,无法测出压缩强度极限,但可以测量出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和屈服强度等。 |
冲击韧性试验 |
冲击强度、 冲击韧度、 低温脆性、 简支梁冲击、 悬臂梁冲击 |
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冲击韧度指标的实际意义在于揭示材料的变脆倾向 |
断裂韧度试验 |
断裂韧度、 裂纹张开位移、 动态断裂韧度 |
测定带裂纹构件抵抗裂纹失稳扩展能力 |
疲劳性能 |
对称应力下的疲劳、 非对称循环应力下的疲劳、 应变疲劳(低周疲劳)、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热疲劳试验、 腐蚀疲劳试验、 接触疲劳试验、 高温疲劳试验、 低温疲劳试验 |
疲劳试验,是结构试验内容之一,借以研究和验证飞行器结构或构件的疲劳与断裂性能。疲劳破坏是机械零部件早起失效的主要形式,疲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精确地估算材料结构的零部件的疲劳寿命保证在服役期内零部件不会发生疲劳失效 |
高温力学性能 |
高温蠕变、 持久强度、 应力松弛、 高温短时拉伸试验 |
高温下零部件因抵抗外力作用而产生各种变形和应力的能力,如强度、弹性、塑性等在高温下,由于液相的出现,液相的性质、数量及分布状态,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极大 |
磨损性能 |
黏着磨损、 磨粒磨损、 接触磨损、 微动磨损 |
在给定摩擦条件下测量材料的磨损量及摩擦系数的试验方法,是测定材料抵抗磨损能力的一种材料试验,比较材料的耐磨性优劣 |
AES在硅晶圆片表面缺陷的应用
本文通过AES的微区分析及深度剖析,准确的分析硅晶圆片表面缺陷的成分和其元素沿深度方向的分布,为产品质量提供快捷有效的证据。
塑料断裂失效分析
针对塑料断裂的情况,本文通过显微分析和切片分析等分析手段查找分析失效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导致该失效样品断裂的原因为:材料本身内部玻纤分布存在方向性聚集问题,另外玻纤与PA复合界面润湿性不良导致结合力下降,在外来大应力过载的情况下易导致塑胶在易应力集中位置起源开裂。
器件脱落不良失效分析
针对某款FPC上器件脱落现象,本文通过外观检查、SEM+EDS表面分析和切片分析等测试分析手段查找失效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器件断裂面主要在焊盘中的Ni层与Cu层界面,因此导致器件脱落不良的主要原因为:FPC上ENIG焊盘中的Ni层与Cu层结合不良,在较小外力作用下,器件焊点在焊盘的Ni层与Cu层界面发生开裂,导致器件脱落。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为焊盘的ENIG工艺不良。
汽车发动机缸盖开裂失效分析
本文通过断口分析、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认为造成发动机缸盖失效的原因为:缸盖内部存在较多沙孔气孔,且大量的第二相组织沿晶界析出,在受力条件下从易应力集中的火花塞孔边缘的气孔起源,裂纹沿偏析的第二相晶界扩展,最终导致油水互渗。
汽车高调滑板断裂失效分析
通过外观观察、显微检查、金相检查、硬度检查、SEM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从材料、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入手,对比分析国产件和进口件滑板的异同,分析优劣性,找出国产滑板强度测试不合格的原因,为改善产品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PCBA烧毁失效分析
某PCBA上的高压工作模组在客户应用端出现烧毁失效现象,经排查,造成该失效的直接原因为该模组中MOSFET的引脚直接存在锡渣短路,导致该高压模组后续的烧毁失效。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分析,确认最终导致锡渣残留的原因。